锂离子电池几种有机正极材料介绍@@

随着储能电源和@@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@@,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@@。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提高@@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的特性@@。目前无机正极材料使用广泛@@,但不乏各种缺陷@@。与无机正极材料相比@@,有机物正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@@、原料丰富@@、环境友好@@、结构可设计性强和@@体系安全的优点@@,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储能物质@@。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类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有机化合物@@@@,对比分析了这些化合物@@的电化学性能@@@@、电化学反应机理@@。

导电有机高分子正极材料@@
早期的有机正极材料研究较多的是导电高分子材料@@,单一态的导电高分子正极材料存在许多缺陷@@,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@@,人们开始了基于导电高分子的各种复合材料@@的研究@@。研究人员将@@V2O5掺杂在聚吡咯中制备@@@@PPy/ V2O5复合材料@@,充放电后@@PPy/ V2O5复合材料@@发生阴离子的掺杂@@/脱掺杂以及@@@@Li+的嵌入@@/脱嵌入反应@@,正极材料内部元素的百分含量和@@材料内部的外观形貌会发生变化循环稳定性能不佳@@。

图@@1 PPy/ V2O5复合材料@@电化学性能及充放电后@@表@@面形貌图@@@@

图@@1 PPy/ V2O5复合材料@@电化学性能及充放电后@@表@@面形貌图@@@@

该类导电聚合物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是通过阴离子的掺杂@@/脱掺杂实现电化学过程@@。通常存在以下缺点@@:反应体系中要求电解液的体积大@@,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高@@@@,导电性能不高@@;电化学反应速度慢@@,需要掺杂大量的导电剂@@;有机聚合物在电解液中仍然存在缓慢溶解的问题@@;长期循环稳定性能不高@@;理论容量不高@@。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@@@@。

有机硫化物正极材料@@
科研人员又将目光转向了以@@S-S键的断裂和@@键合进行放能和@@储能的有机硫化物@@。他们发现增加硫链长度可以增加比容量@@,但是由于硫本身的绝缘性@@,且电极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@@Li2SX易于溶解在电解液和@@沉积在锂负极表@@面@@,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和@@循环性能@@。所以@@,他们又将@@S-S键引入有机物分子中@@,形成各种线形@@、梯形或@@者网@@状多交联的硫化聚合物@@,代表@@性的化合物@@如表@@@@1所示@@。

表@@1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@@正极材料@@

表@@1 典型有机硫化合物@@正极材料@@

有机硫化合物@@正极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@@了电池电化学活性和@@循环稳定性能@@,但有机硫化合物@@普遍存在以下问题@@:容量衰减快@@,易发生降解@@;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问题难以克服@@,循环稳定性能仍然不高@@;放电时生成的硫离子向负极转移的问题@@;导电性差@@,室温下电化学反应速度缓慢@@;有机硫化合物@@正极活性材料的循环性能离实际应用仍有差距@@,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@@。

含氧共轭有机物正极材料@@
有机共轭含氧化合物@@电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@@、结构多样性和@@反应动力学快等优点@@,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@@。以蒽醌@@及其聚合物@@、含共轭结构的酸酐等为代表@@的羰基化合物@@作为一种新兴的正极材料逐渐受到关注@@,其电化学反应机制@@是@@:放电时每个羰基上的氧原子得一个电子@@@@,同时嵌入锂离子生成烯醇锂盐@@;充电时锂离子脱出@@,羰基还原@@,通过羰基和@@烯醇结构之间的转换实现锂离子可逆地嵌入和@@脱出@@。

科研人员研究了一种新型有机醌类化合物@@@@1,4,5,8-四羟基@@-9,10-蒽醌@@(THAQ,图@@2)及其氧化产物@@(O-THAQ)的电化学性能@@,其首次充放电容量和@@循环性能都较高@@。

图@@2 THAQ电化学反应机制@@

图@@2 THAQ电化学反应机制@@

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步氧化反应@@,制备@@了@@THAQ的二聚体四氢六醌@@THHQ。该材料中醌基含量进一步提高@@@@,电化学性能改善@@,这是因为形成二聚体后分子的溶解性下降@@,稳定性提高@@@@。

图@@3 THHQ分子结构式@@

图@@3 THHQ分子结构式@@

在此之后@@,又各有科学家对其进行改进@@,分别制成了以均苯四酸二酐@@、醌茜@@、AlCl3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壬苯并六醌@@DBHQ以及@@2,4-三硝基@@-9-芴酮@@(TNF)化合物@@,平均能量密度增加@@,容量更高@@。

图@@4 DBHQ分子结构式@@

图@@4 DBHQ分子结构式@@

图@@5 TNF电极的充放电机制@@

图@@5 TNF电极的充放电机制@@

总体来说@@,主要官能团为羰基和@@硝基的含氧共轭有机正极材料放电容量较高@@,但循环性和@@倍率性能较差@@。为此@@,科学家们对其进行改性研究@@,部分改性方案和@@研究结果如下@@:
(1)加入导电碳的含量@@。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性物质的溶解@@,还能提高@@电极的导电性能@@。如可以直接把有机活性材料@@(苯醌衍生物的杯@@,芳烃@@,CQ)共价接枝在导电碳颗粒@@(炭黑@@CB)或@@无机纳米@@SiO2表@@面上@@,得到@@CB/CQ和@@SiO2/CQ复合活性材料@@。在牺牲电极材料比容量的情况下@@,获得了较好的循环性能和@@倍率性能@@。

图@@6 CB/CQ(红色@@)和@@SiO2/CQ(黑色@@)复合活性材料@@的循环稳定性能@@

图@@6 CB/CQ(红色@@)和@@SiO2/CQ(黑色@@)复合活性材料@@的循环稳定性能@@

(2)通过锂@@/钠盐化措施降低有机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@@,并通过有机羰基锂盐@@/钠盐化合物@@粒径的纳米化措施增大有机物与导电物质的接触面积@@,缩短@@Li+扩散通道@@,提高@@能量密度@@。

科学家研究了环戊烯三酮酸二钠盐在不同粒径下的@@电化学性能@@@@,结果显示直径为@@150nm的颗粒作为正极材料具备@@更好的电化学性能@@@@,循环稳定性好@@。

图@@7 环戊烯三酮酸二钠盐的充放电机制示意图@@@@

图@@7 环戊烯三酮酸二钠盐的充放电机制示意图@@@@

(3)通过对含氧化合物@@的聚合过程来降低在电解液溶液中的溶解度@@,提高@@电池的循环寿命@@。
设计合成的多孔芘@@-4,5,9,10-四酮聚合物@@(PPYT),初始放电容量为@@231mAh/g,5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维持在初始容量的@@83%,30C的比容量能够维持在@@1C下的@@90%。

图@@8 PPYT电化学反应机制@@及循环寿命图@@@@

图@@8 PPYT电化学反应机制@@及循环寿命图@@@@

展望@@
未来的研究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@@"扬长避短@@"设计一些特殊官能团结构的有机化合物@@@@,比如将上述含氧共轭基团取代到大环共轭结构体系中@@,既能实现锂离子在充电和@@放电过程的入嵌与脱嵌@@,采用多取代活性点位又实现较高的理论比容量@@。大环共轭体系一方面可以降低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能@@,进一步提高@@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和@@循环稳定性能@@,另一方面还能提高@@导电性能@@。绿色可持续能源是今后发展的方向@@。

来源@@: 材料人@@